介绍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 ) 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简介《论语》《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检查预习情况省( )谋( )恕( ) 弘 ( )恶 ( ) 韶 ( ) 沂 ( ) 雩 ( )xǐng móushùhóngèsháoyíyú给下列字注音 《论语》十则(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自己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诚心诚意交往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第一则曾子说:“我每天常三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没有尽我的心吗?我和朋友相交,有不信实的吗?我所传授于人的,有不是我自己所日常讲习的吗?” 子曰 :“ 见贤思齐焉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第二则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与贤人的 德、行一致 翻译 孔子说: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对照反省自己。 学习第三则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遵守 , 奉行 , 使之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依据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这是孔子提出的一种处世准则。 翻译第三则 子贡问道 :“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 :“ 那大概是‘恕 ( 道 )’ 吧 !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 , 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学习第四则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翻译 曾子认为,作士人,不可以不弘毅。因为士人的责任重大,而且所行之道遥远。 学习第五则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 不去也。”这里指孔子主张的仁道据有,取背离,抛弃 翻 译孔子说:富贵是人人所喜爱的,但不应该得到而得到了,君子就不会去享用它。贫贱是人人所不喜欢、讨厌的,但不以正当方法而去除 。 学习第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