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课时 文意把握• “ 文意”,即文章的意思,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文意把握”指的是对文章内容、主题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纵观各地市中考,文意把握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1. 把握文中内容(设题形式:概述内容)• 2. 把握文中主旨(设题形式:归纳主旨)• 3. 把握作者情感(设题形式:体验情感)• 4. 理解文章标题(注: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高度概括。理解标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考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技法点拨(第四课时)• 自主复习技法归纳部分,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 如何概述文章内容?请举例说明。• 2. 如何归纳文章主旨?与概述内容有何区别?• 3. 如何揣摩文中作者或者文中某一特定人物的情感、心理?请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 题型 1 概述内容• 1. 考题表述:• ( 1 )简要概括(或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故事、事件)的内容。• ( 2 )概述文章(故事、事件)的内容。• 2. 解题方法:• 第一步:整体感知。• 人——文章写了谁?(明确人物主次)• 事——做了什么事?(明确具体事件)• 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或什么主题?• 物——写了什么景或物? 理——阐明的事理、蕴含的哲理• 第二步:提取要素。• 第三步:组织答案。• 第三步:组织答案。• A. 写人叙事类文章——人 + 事 + 结果• 即:谁?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结果如何?(注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B. 写景状物类文章——物 + 特征 + 理• 即: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蕴含什么哲理或表达什么情感? • ◇ 特别提醒:• 概述内容,要看清题目表述,是“概括内容”还是“概述、复述故事”,有否字数限制。 • 【示例】( 2009· 龙岩市《终于可以说声对不起》)概述文章内容( 100 字左右)。( 6 分)• 【解析】文章记叙了“我”(谁?)买了一本盗版书请作者签名,作家在明知盗版的情况下还是微笑着给我签了名。(做了什么事?)十年后,在这个作家的新书发布会上,已成为记者的我,巧妙地把当年的盗版书和一封信交给作家,终于对作家说了声迟到的“对不起”。 (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 题型 2 归纳主旨• 1. 分析标题。• 2. 注意首尾。• 3. 抓关键句。• 4. 把握背景。• ◇ 特别提醒:归纳主旨,表述时抓住两个要点:记叙内容 + 主题思想,规范表述:文章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