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总结 A 、《考试大纲》要求: 1.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B 、做诗歌鉴赏题的步骤: 1 )把握分析诗歌意象。 2 )注意诗题、诗序、注释、作者等辅助信息。 3 )注意题干的提示作用。 4 )注意诗词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往往写景叙事,后半部分则往往表情达意。 5 ) 注意实写(明写)内容与深层含义。 一、内容 (一)准确把握内容 诗歌内容宽泛地说包括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 有时是对整首诗表达的考查,而有时又是考查诗中具体的某句或某联的写作内容,但无论如何都要做好整体把握 , 然后再结合题目具体要求进行答题 , 这样才能不失之片面。 诗歌内容类型举例: 1 、边塞诗歌 2 、爱情(闺怨)诗歌 3 、羁旅诗歌 4 、送别诗歌 5 、怀古(咏史)诗歌 6 、咏物诗歌 7 、写景诗歌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请分析本诗借菊表达的思想内容。 ( 注 : 郑思肖 ,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宋亡后,隐居苏州。坐卧必向南,因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专工画兰,花叶萧疏,他画兰不画土、根,寓宋沦亡之意。 ) 一二句写菊花独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虚荣,坚持节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诗三四两句精心刻画了菊花宁带着清香枯死枝头,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这些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表现作者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精神,以及其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05 年山东卷)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二、表达 ( 一 ) 语言的锤炼 ( 二 ) 修辞的巧用 1. 比喻 2. 隐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