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第十二中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平江县第十二中学语文教研组活动七年级语文公开课教 者: 方婵娟 《论语》十则《论语》十则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一 . 作者简介 孔子 ( 前 551~ 前479) , 名丘,字仲尼。 孔子画像及简介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 20 篇 。 内容涉及很广:哲学 . 政治 . 教育 . 文学 .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关于《论语》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生字的音与形论语 说 愠 罔 殆 诲人不倦 女 知 哉dàihuì juàn zhìzāilúnyuèyùnwǎng“ 悦”的古字,愉快同“汝”,代词,你。“ 是知也”,通“智”。rú、 一、教师范读二、学生自由朗读三、学生齐读 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试着翻译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按时通“悦”,愉快志同道合的人了解怨恨 , 恼恨有道德修养的人但固定句式 :“ 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第一则学而时习之[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做人的道理]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虚词“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顺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转接,指由“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上的转折。例: 。例: 。 第二则吾日三省吾身[人的品德修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每天泛指多次xǐng ,反省wèi ,替谋划,出主意忠实 真诚,诚实Chuán ,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复习 理解:这一则谈人的 。品德修养 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