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9 页 “电流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是电流的概念和电流表的正确使用。这是前一节电路基本知识的延续,也是后面学习电压、电压表的基础与铺垫。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掌握电流有关知识,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对电流的大小较难理解,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接受电流,教师先让学生连接电路,学生通过对接不同节数干电池导致灯泡亮度发生改变,初步感知电流是有大小的。为了进一步知道电流的大小,从定性到定量的提升,引入电流表的学习。对电流的概念、单位及常见用电器的电流值可用自学的方式,课中进行展示交流即可。学生第一次接触双量程仪表,读取电流表的数值容易发生错误,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因此,本节课安排通过实物观察与多媒体课件认识电流表,让学生学会正确读取数值。电流表的使用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用,还要理解为什么这样用。 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电流表的出现,应该设计一个有思维梯度的思考。电流是有大小的,那如何判断电流的大小?学生立即会说通过电灯泡的亮暗指示。这里可以让同学小组讨论,最好能通过两盏规格相差不大的灯泡,都接上两节干电池,灯泡亮度差不多引出问题,怎么办?光靠灯泡的亮暗有时候是无法判断的,甚至是不可靠的。引导出由定性到定量的提升,这也是科学的进步,让学生 第 2 页 共 9 页 体会这样的科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电流强度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科学量。 2.知道电流的表示字母,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用字母“A”表示;学会电流单位的换算。 3.学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并准确读出电流表示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电流表的读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准确读数技能。 3.进一步巩固电路的连接与学会用电流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连接电路和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2.通过学生对电流表的了解和读数,培养学生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STS 教育,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二)教学难点:电流表的读数,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四、教学器材准备 第 3 页 共 9 页 电流表、灯泡、开关、导线、干电池、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