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通感手法之妙用》教学设计VIP免费

《通感手法之妙用》教学设计_第1页
1/8
《通感手法之妙用》教学设计_第2页
2/8
《通感手法之妙用》教学设计_第3页
3/8
《通感手法之妙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充分掌握通感的修辞手法,学会在日常写作中善用通感来增强文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文学作品中采用通感手法的例句,明确通感概念及用法。 2 、通过自主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运用通感的技巧。 3 、拓展延伸,展示通感手法在现代广告中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通感手法,从而在日常写作中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2 、明确通感和比喻的区分。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法 2 、比较阅读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4 、拓展阅读法 【教学步骤】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看这样一句话: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它选自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那么我想问问大家,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通感。 是的,作者以通感手法,将无形的香气转化成有形的颜色来形容缥缈轻柔的感觉。是将嗅觉的感官诉诸了视觉。 其实,通感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如果使用恰当的话,通感可谓是最显作家天赋的手法了。那么,什么是通感呢? 二、明确通感概念 所谓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通感”作为一种文学描写手法是钱钟书先生首先提出来的。钱钟书先生曾例举说:“花红得发‘热’,山绿得发‘冷’;颜色和香气忽然有了声息——‘闹’,……鸟语如‘丸’可以抛落。五官的感觉简直是有无相通,彼此相生。” 所以我们就知道,通感是从多种感官角度对同一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古今中外的文足作品中妙用通感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我们选取了一些例子来进一步体会通感的妙用。 三、通感手法在文学中的妙用 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通感和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2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本应从人的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通感手法之妙用》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