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随着国内饮食结构的改变(摄入含脂食物增多) 、人均寿命的延 长以及检查诊断技术的改进,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 有增多趋势。动脉硬化闭塞症为动脉因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慢性 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等大、 中型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血栓形 成而逐渐产生管腔闭塞,使下肢发生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发 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动脉搏动消失,肢体组织营养障碍, 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 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好发于某些大、中型动脉,如腹 主动脉、髂动脉、股、腘动脉等。病变动脉内膜增厚、增生及血脂 浸润,形成粥样斑块,并可伴有钙化,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形成血 栓和管腔闭塞等,使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这种疾病称之 为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症状 主要分为4 期:①轻微主诉期:患肢轻度凉、麻,活动后易疲 劳。此时患肢侧支循环较好,患肢缺血症状轻。②间歇性跛行期: 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特征性症状, 即活动后患肢出现疲乏无力、 痉挛、疼痛等症状,休息 1-5 分钟后症状迅速缓解或消失,可以继 续行走,而在行走相同距离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间歇性跛行性疼 痛一般认为是缺血后肌肉代谢产物的积储所致。③静息痛期:由于 动脉狭窄或闭塞严重、侧支循环不足,使患肢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 麻木和感觉异常。当平卧时由于流体动力学关系,肢体动脉灌注压 降低,患肢缺血症状更为严重。患者常需站立或抱足而坐,彻夜难 眠。④组织溃疡、坏死期:肢体慢性缺血、组织营养不良基础上可 以发生经久不愈的缺血性溃疡或干性坏疽, 合并感染时可有湿坏疽。 体征 ①缺血肢体皮肤苍白、温度降低、皮肤变薄、汗毛脱落,指甲 增厚、感觉迟钝等,甚至有缺血性溃疡、坏疽。②肢体远端动脉(如 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③ Buerger'试验(+):病人 仰卧,膝关节伸直并高举双下肢 ,约3 分钟后患肢足趾、 足掌不苍白或 蜡黄色,指压时缺血现象更为明显,病人感到麻木或疼痛加重。病 人肢体放平后再坐起,将患足垂于床边,足部颜色潮红或呈紫红色 或斑块状紫绀。此现象说明患肢供血不足,称为 Buerger 氏征阳性。 辅助检查 ①踝 /肱指数:踝部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之比,称为踝 / 肱指数(ABI ),正常人ABI 为0.9-1.3;间歇性跛行者ABI 多在0.35-0.9 之间,而静息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