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学生考试中过失丢分的心理分析及对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测,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每次考试都想考出满意的成绩,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但往往不少学生自己的感觉和实际的分数相差较远,排除认知等方面的一些因素外,若从心理的角度对这些学生的学习行为来分析可以看出:他们中不乏心理麻痹者、心理恐惧者和心理焦虑者,笔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发现这些学生中由于过失而丢分的现象特别严重,下面仅以数学学科谈一谈本人的体会与同行们共勉。一、各科作业偏重繁多,造成考试时的麻痹心理。由于受到升外校等名校的影响,从中高年级起,学生的各科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象一架超负荷的机器,从早忙到晚,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频繁的考试和测验,对他们已无吸引力和新鲜感。长此下去,造成考试时心态随欲,感知粗略,灵敏度降低,该做对的题目也是漏洞百出,丢分较多。二、家长、老师的期望过重,造成考试时的恐惧心理。学生的学习,牵扯了家长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实现自己曾经没有实现过的梦想,希望他们学有所成。过分的关怀和过度的期望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在内心深处,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考试前家长的嘱托,老师的三令五申,学生感到面对试卷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以往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的不良情绪便会影响着自己的正常发挥,丢分现象严重。三、学生希望考出好成绩,考试时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心理焦虑,对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提高工作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过度的焦虑就会适得其反,干扰大脑正常有序的思维程序。一些学生在考试时一遇到难题就会左顾右盼非常着急,见到其他同学都在埋头做题,更是心急如焚。勉强做题时也是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丢分现象严重。针对以上种种不良的心理现象,笔者以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和相关的训练非常重要。一、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层次性,满足学生的愉悦心理。1. 分层变式,刺激学生好奇心。学生如果总是做一些枯燥乏味的题目,那做题的目的就是完成任务,做题过程中就得不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的乐趣, 便会淡化对数学的兴趣,更谈不上提高能力和增长智慧。而分层变式就是刺激学生好奇心,促其主动思维的好方法。2. 加强实践,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只要留心一下学生平时的作业,就会发现作业形式不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