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吉林省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几点建议摘要:吉林省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激励机制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从目前吉林省中小企业实行的激励机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对自身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的中小企业来说,能否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将直接影响其生存和发展。本文在分析当前吉林省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激励机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建立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的对策。关键词:吉林省;中小企业;激励机制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吉林省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已经从原来的草根经济成长为吉林省经济快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年鉴》资料统计,截止2009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为5936个,其中中小企业为5883个,占企业总数的99.1%;主营业务收入总计9690. 7亿元,其中中小企业为5199. 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53.6%;从业人员总计137万人,其中中小企业为88. 7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4. 7%。可见,中小企业已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小企业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如人才缺乏、人才流失等问题,已日益成为阻碍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因此,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吉林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吉林省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⒈激励内容缺乏全面性。一是注重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目前中小企业常用的一种激励手段和方式。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只有物质激励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因而忽视了包括成就感、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精神激励的作用,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使其产生了激励与需求的错位。二是注重直接的物质激励,忽视间接的物质激励。许多中小企业在进行物质激励的过程中,只注重金钱形式的直接物质激励,忽视了福利、保险、培训等形式的间接的物质激励,致使中小企业在员工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等方面不够完善。三是注重长期激励,忽视短期激励。单纯依靠短期激励会导致员工目标短浅,他们往往不考虑企业的长远目标,这样,不利于吉林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⒉激励方式缺乏差异性。员工的需求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和动态性,即员工的需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此,激励的方式也应该随着员工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