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全国卷Ⅰ ) 39、[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 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 分解成 _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对,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上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注:“+”表示有,“- ”表示无。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 _〔填“能”或“不能” 〕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_ ;培养基乙 _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答案】( 1)纤维二糖葡萄糖(2)红透明圈(3)不能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不能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2014 全国卷Ⅱ ) 39.[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 (15 分)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 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 1mL水样稀释 100 倍,在 3 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 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 3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 和 37, 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 ___________灭菌, 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3)示意图 A和 B 中, 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 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 ___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________的利用率。【答案】(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3.8 × 107(2)灼烧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3)B (4)溶解氧营养物质(2015 全国卷Ⅰ )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