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强化练习【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8分)①“②”“(重耳)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①②【注释】飨:用酒食款待。不谷:古时君王的自称。【小题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重耳)及楚()(2)楚子飨之()(3)若以君之灵()(4)其辟君三舍()【小题2】翻译句子。(2分)“”曰:虽然,何以报我?【小题3】从上述故事,你可以获得为人处世的启示是什么?(2分)【答案】【小题1】(1)到(2)他,指代重耳(3)凭借(4“”)通避,退避【小题1“”】说:即使这样,拿什么回报我呢?【小题1】做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要懂得知恩图报,要信守承诺。(只要说出一点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除了根据词语的具体的语“”境,有时还要注意到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辟为通假字,我们在理解时就应注意。【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抓住虽、然、以等重点字,有时还要注意语序以及省略的成份。【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重耳的具体描写来理解本文给我们的启示即可。2.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小题。(8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小题3】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答案】【小题1】D【小题2】(3分)先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乡1分)【小题3】(2“”分)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A“”第一个加指益处、好处,第二个意为增加。B“”项中的第一个穷为形容词,穷苦之意,第二上为动词,穷尽之意。C“项中的第一个奉”为侍奉,第二个为奉养、供给。【小题2】考察文言翻译。【小题3“”】小题的观点即把这部分的内容总体上揣摩,看看作者对待礼义所持的态度。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6分)知伯索地于魏桓子①②“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③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憍。憍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④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选自《战国策·魏策》①【注】知伯,即智伯,②春秋末期晋国执政,为人飞扬跋扈。魏桓子,又称魏宣子,是春③④秋时期晋国魏氏的领袖。憍,骄傲。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您为什么放弃让诸侯共同图谋知伯的做法。【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知氏之命不长矣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1)魏桓子弗予()(2)重欲无厌()(3)以骄知伯()(4)知氏遂亡()【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1)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2)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小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