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 学 教 学 论 文题 目:数学课堂教学新尝试作者姓名:陈红英工作单位:韶关市曲江区实验小学作者职称:小教高级作者电话:15976262228写作时间:2011-8-19数 学 课 堂 教 学 新 尝 试摘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教学,在传授学生知识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填鸭”,而是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多动手、大胆玩、勇敢想、会自我表现。这样可使每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关键词:新课程、数学素质、动起来、大胆说、勇敢想、自我表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倡和实施,活动教学的理念已经走进了小学数学的课程。然而,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被动式参与、虚假性探究的活动较多,课堂教学忽视活动主体的主体性、忽视活动主体的体验性、忽视活动内容的探索性、忽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等,使得探究活动材料被限制、探究活动步骤被包办,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烈、探究思维不活跃、个体投影不丰富,创新精神得不到充分展现、个体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焕发。那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探究性学习,要让学生有效地动起来、大胆说出来、勇敢想一想、喜欢自我表现,使每位学生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一、 小手动一动所谓“动一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其思维能力往往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多安排学生动手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摸摸、数数,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智慧。如在教学“7 的分与合”时,教师提问:“把 7 根小棒分成两堆,一共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能很快得到 6 种不同的分法。这种做法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现,再经过师生共同的分析、综合,不难有条理地概括出 6 的分解与合成。如此类推,学生就可以很清晰地掌握其他数的分解与合成,这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多了,做得事半功倍。二、 小嘴说一说大胆说是指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多提供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