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物理组吕万年课题§7.7动能和动能定理课型新授课(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符号,单位和表达式,能用表达式计算动能。2、能从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导出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3、领会动能定理的优越性,理解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会简单应用动能定理。4、知道动能定理也可用于变力做功与曲线运动的情景,能用动能定理计算变力做功问题。过程与方法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实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活动[新课导入]通过上节的实验,我们已经了解到一个特殊情况下里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即,并且我们也知道做功一定会伴随相应的能量变化,这就向我们暗示了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相关,那么本节我们再沿另一条线索研究物体动能的表达式。那么,另一条线索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知道物理学发展至今既离不开理论也离不开实验,理论推导和实验探究都是认识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否从理论上研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明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变化。得出结论: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研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新课教学]一、动能的表达式1、给出情景给质量为的物体施加一个恒力,使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学生活动1加速直线运动,在物体发生位移的过程中,力对物体做的功为,物体速度由变为。2、提出问题恒力推动物体发生位移的过程中,所做的功与物体速度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思考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提问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与引导,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完成推导过程。)如何启发、引导:刚才我们已经提到了力可以是物体产生加速度,从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在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中加速度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把功和速度建立联系呀?3、学生推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①恒力在物体发生位移的过程中做功②物体发生位移的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③三式联立求解得④4、揭示意义、定义动能我们知道做功与能量变化密不可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有关,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有关,④式左边是力在位移过程中做的功,右边的“”是物体发生位移的过程中“”的变化。可见“”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我们将“”定义为物体的动能。上节实验已经表明,力对初速度为的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这也印证了我们想法的正确性。于是我们得出,质量为的物体,以速度运动的动能是5、提出问题:动能的表达式我们已经得出了,下面同学们想一想这几个问题。⑴动能是状态量还是过程量?⑵动能是标量还是矢量?⑶动能的单位是什么?(对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从类比分析中认识到动能是标量,动能是状态量,而功是过程量,从而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例子: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60,2运动速度为10,它的动能是二、动能定理1、得出动能定理在得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后,就可以写成其中表示一个过程的末动能,表示这个过程的初动能。这个式子表明: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2、对动能定理的推广、扩展(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我们刚才是在恒力做功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的过程中,得出“动能定理”这一结论的,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实际中我们遇到多力做功、变力做功及曲线运动这样的情景的话,我们能否用它进行处理呢?在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对功和能的标量特点已经有了充分认识,对标量的运算也并不陌生,大家能不能想几个实例,自然地过渡到多力做功、变力做功及曲线运动的做功问题中去。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合力在一个过程中所做的功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