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政策法规辅导讲义严守机构编制纪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志们,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的题目是《严守机构编制纪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一、机构编制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构编制工作,是指对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数额及结构的核定与管理。机构编制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看。机构编制工作必须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基础。同志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发展;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能保护和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否则,将阻碍新经济基础的产生和发展。机构编制工作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机构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管理方式,严格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配置机构、编制、职能等执政资源,努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践证明,凡是机构编制管理规范的地方,政府职能定位比较准确,管理体制比较顺畅,办事效率比较快捷,发展环境比较优良,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反之,机构编制管理混乱的地方,体制不顺,职责不清,职能交叉,推诿扯皮,违法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发展环境难以优化,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二)从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能定位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内容。机构编制部门,既负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也负责设置具体的行政事业机构、配置职能、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善政权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机构改革是推进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手段,尽管每次改革的背景和任务不同,但历次改革都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加快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取决于执政资源的配置、人力资源的素质和作用的发挥。机构编制部门不但负责职能、机构、领导职数、编制等执政资源的配置,也负责人员编制的结构管理,对机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从源头上进行把关。如果,执政资源配置合理、人员素质较高,作用肯定得以发挥,这就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机构编制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三)从服务经济建设的方式看。机构编制工作通过间接途径发挥直接作用。机构编制工作的服务对象虽不直接是经济领域,而它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主要靠中间环节发挥作用来实现的。如:它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通过对组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行为,减少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又如:它不能直接增加财政收入,而是通过严控编制、严控进人,节省财政支出,实现节支增收,保证有限的资金用到经济建设最急需的地方来促进经济发展的。行政和事业机构编制一经确定,即具有相对稳定性;机构编制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一旦得到实现,也不会稍纵即逝,在一定时期内对经济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因此,机构编制部门虽不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具体事务,也不经商办企业进行物质财富的直接生产或积累,但在发挥职能作用,优化配置各项执政资源,激发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促进经济建设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综上所述,机构编制工作调整的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职责”、“机构”和“编制”,使上层建筑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从而保证“国家机器”的协调运转。“职责”是国家为做好某项工作赋予的责任和权力,“机构”是职责的载体,“编制”是履行好职责所需人员的数量和结构比例。机构的设立必须以职责为依据,不能人为的设立不符合职责要求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