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导致其开始解体的最直接因素是( )A.列强对中国的侵略B.洋务运动的兴起C.太平天国的冲击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解析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 A2.“英印政府……1792 年鸦片税占到岁入的 5.2%,1812 年上升至 7%,1822 年更占到全年财政总收入的 10%左右。”这表明鸦片贸易( )A.是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B.提升了英国的现代化发展水平C.造成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D.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利润解析鸦片税收入的不断增多,表明英国通过鸦片贸易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利润。因此,D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 D3.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提道:“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材料中的“设局”指的是创办( ) 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轮船招商局C.安庆内军械所D.天津机器制造局解析根据材料中“李鸿章”“到沪以来”“设局铸造开花炮弹”可知,“设局”指的是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故选 A 项。答案 A4.1865~1866 年,清政府相继建造了“保民”“建威”“平海”等军舰和“江新”“江华”等长江客货船。这些舰船的出现( )A.表明中国近代化取得了一定成效B.导致官僚资本开始垄断国民经济C.说明集权体制更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D.加剧了近代中国水运布局的不平衡解析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建立了一批近代化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航运业,这说明洋务运动所开启的近代化有了一定的成效,故 A 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判断长江客货船的投资是官办还是商办,故 B 项错误;仅根据题干无法得出集权体制更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故 C 项错误;加剧近代中国水运布局不平衡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 D 项错误。答案 A5.19 世纪 60 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这一现象说明( )A.列强垄断了中国江河航运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C.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对外国企业的依赖性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商人购买洋船后,必须同外国人合作,因为船舶的驾驶、维修的材料都依赖外国。因此,D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