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谢安的历史功绩与历史地位编者按:筹备成立谢安研究会旨在弘扬阳夏历史名人谢安一生创造的丰功伟绩,传承谢氏先祖创造的辉煌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扬伟大的谢安精神。主要是激发天下太康人和全球谢安后裔在新时期增强文化自信和家族自豪感;形成研究历史名人谢安、弘扬谢安精神的浓厚氛围。为缅怀先烈、弘扬历史文化搭建沟通的桥梁和平台。欢迎大家踊跃参与,广泛交流;并对筹委会的各项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您的宝贵建议就是我们做好筹委会的各项工作,使谢安研究会早日成立的力量源泉!提要:谢安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代名相,他在政治、军事、文化、家族等方面的作为,为后人留下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一千多年以来,对谢安可以用“赞声一片,好评如潮”八个字来评价他。主题词:谢安功绩地位谢安(320 年-385 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一、政治功绩与历史地位谢安所处的年代是六朝时期的动荡时代,政权更替频繁,战争不断,民不聊生。谢安首先“高卧东山”,不愿入仕,到了不惑之年后才开始步入政坛。其实,他早年远离政治漩涡而隐居不仕,是想更清楚地观察时局,为更好地驾驭政治风云而积蓄力量。然而,朝廷上下都希望他早日出山,曰:“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到了升平四年(360 年),为日趋险恶的形势所逼,他才离开东山从政。所以他一出山时,时人以“东山济时雨”相赞,对他充满了期待与信心。果然,他不负众望,为稳定时局、安定百姓生活建立了赫赫功绩。“东山再起”便成为千古佳话。谢安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到他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居功自傲,不仅调和了东晋的内部矛盾,匡扶了晋室,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保住了国家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又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表现出忠心与无私精神。因此,谢安被后世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的典范。在宣扬“官本位”的封建时代,名士们都希冀出人头地,期望光宗耀祖,而隐居不仕,是许多人难以做到的,但谢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