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勘探一、油气田勘探的基本特点1. 油气田勘探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理论知识的综合、技术方法的综合2. 油气田勘探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学科3. 油气田勘探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地质风险、技术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油气勘探项目要遵从“成本、储量、产量、效益”四统一原则。二、油气勘探简史1、油气勘探的初级阶段从人类有意识地开采石油天然气到十九世纪中期。找油主要依靠地表油气苗或随机发现,几乎没有理论指导。甚至有时采用占卜、巫术等进行找油、找气。2、油气勘探的中期阶段——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中期(二战结束前)理论上:① 提出了“背斜聚油论”;由加拿大人 T.S 亨特(Hunt,1861)、美国人 D 怀特(White,1885)和奥地利人赫菲尔(Hofer,1888)先后提出的。② 石油生成仍然处于“有机成因说”和“无机成因说”的争论中,但后期有机成因说逐渐占据上风;③ 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的著作。美国人 D.海格(Hanger,1916)第一部石油地质专著《实用石油地质》俄国 H.M 古勃金(1937)发表了《石油论》H.O 布罗德《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原理》,它们成为指导近代油气勘探的重要理论基础。技术装备方面:① 1895 年,第一台旋转钻机投入使用。② 1914 年,地震折射法开始用于地质找矿。③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先后出现了磁法、地震反射波法和电测井技术,使油气勘探在理论和技术上日趋完善,石油成为新的动力能源得到普遍应用。1890 年世界石油产量达 1030X104t,到 1940 年已超过 3X108t。3、油气勘探的现代阶段——20 世纪中期至今理论上:① 石油地质理论体系的建立;② 全球油气分布规律和盆地找油理论的形成;③ 背斜聚油论的突破和非背斜找油论的蓬勃兴起;④ 油气勘探决策与资源评价理论体系的建立。技术上:① 地面地质调查降至次要位置;② 地震勘探迅猛发展;③ 钻井技术和与之配套技术的迅猛发展;④ 测井技术的迅速发展;⑤ 井下综合录井和测试技术的完善;⑥ 非常规勘探方法的不断涌现;⑦ 综合勘探技术和方法的广泛应用。4、油气田勘探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油气勘探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勘探对象和勘探环境将变得越来越复杂。新区一较易勘探的区域日益减少,剩下的大多是山地、沙漠、深水区、极地等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需要专门的勘探技术和装备。老区-较易找到的简单油气藏已找得差不多了。要有新发现,就必须运用新理论、新认识;寻找更隐蔽得非构造油气藏;多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