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分级护理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医院临床科室应当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标识:特级护理为绿色,一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为蓝色,三级护理可不标识)。5.3.1.1特级护理5.3.1.1.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5.3.1.1.2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人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5.3.1.2一级护理5.3.1.2.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5.3.1.2.2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5.3.1.3二级护理5.3.1.3.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5.3.1.3.2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o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5.3.1.4三级护理5.3.1.4.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5.3.1.4.2对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5.3.1.5分级护理检查要求5.3.1.5.1分级护理质量检查(特、一级护理合格率)1、特、一级护理标准分100分,合格分80分;基础护理标准分40分,合格分36分2、一级质控检查:病区抽查5例特、一级护理患者,按月计算合格率3、二级质控检查每个科室抽查1例特级或一级护理患者,1例二级护理患者、3例三级护理患者,计算总体特、一级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4、记录抽查患者的床号、姓名、扣分及原因5.3.1.5.2基础护理合格率:1、基础护理总分40分,合格分36分2、一级质控检查:各病区抽查5例患者,遵循先查重患者后查轻患者的原则,每个护理级别的患者均检查,了解基础护理情况,按月计算合格率3、二级质控检查每个病区抽查5例患者,要求检查1例特级或一级护理患者,1例二级护理患者、3例三级护理患者4、各级护理级别患者不齐全时,仍查5例患者、遵循先查重患者后查轻患者的原则,无特级或一级护理患者,则改查二级护理患者,此例患者扣分加倍(×2);若无二级护理患者,改查三级护理患者,此2例患者扣分加2倍(×3),按检查出存在问题最多的2例患者计算5、请记录抽查患者的床号、姓名、存在问题5.3.1.6护理质量可追溯管理制度1、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各质控小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