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服务教育民生近年来,南川区以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紧紧围绕民生民计,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关爱留守儿童,服务教育民生,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一、南川区教育发展现状南川区现有中小学106所,其中小学6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3所,单设初级中学9所,完全高中5所(其中市级重点中学2所),职业教育学校2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中1所),特殊教育中心1个。另有电大(进修校)1所,幼儿园87所(其中公办市级示范幼儿园1所),校舍总面积102.6万余平方米。全区在校(园)生规模达97098人,现有在职教职工5800人。(一)教育基础设施有了新的改善“十一五”期间,新建、改造、扩建城乡学校70所,累计完成投资3.0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2倍,新建、改造、扩建校舍38.4万平方米,是“十五”期间的1.4倍,新增校舍19万平方米,是“十五”期间的1.9倍,新增教育用地503亩,是“十五”期间的3.8倍。中小学塑胶运动场从无到有,投入5090万元新建成中小学塑胶运动场22块。(二)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坚持德育为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领区内“唱读讲传”系列活动,组织举办了多场爱国故事、经典诵读示范活动;组织举办了桃李芬芳、书香南川师生现场书法大赛;深入推进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实验,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提高。建立了督学责任区制度,构建“管、督、导”一体化共向合力的督导运行机制。以中小学校综合目标考评为抓手,着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效果达标率、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综合素质合格率、体质健康合格率、中职学生就业率均达标准。2011年我区普通高考上线率为89.8%(全国高考上线率平均为72%),重点本科上线率为14.8%(全国重点本科上线率平均为10%)。(三)学生资助体系有了新的发展不断完善覆盖各类教育的资助体系,建设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目前,我区已建立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积极推进重庆市“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试点”课题研究,不断营造社会捐资助学氛围。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每年投入资金1100万元惠及2.5万名学生;推进落实普通高中学生国家助学金和低保家庭学生学费减免政策,资助面达50%,每年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惠及5200余名学生;在进一步做好中职涉农专业全免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免费中职教育,每年投入资金700余万元惠及3900余名学生,中职资助全覆盖;切实做好高校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应贷尽贷,发放贷款1800余人次,贷款金额达1050余万元;加强社会捐助的统筹和管理,每年坚持开展“爱在南川·爱心圆梦”、“唐仲英爱心奖学金”、“夏仕连基金会奖学金”等大型助学活动,每年社会捐助150余万元;把助学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感恩社会、传承爱心、报效祖国成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启动“四把钥匙”,克服“大班额”突出问题,“解决子女就学难”(一)“建”即加快城区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扩建城区学校10所,投资9500万元,新征建设用地343亩,新建校舍81812平方米。新增学生容量5400人。城区部分学校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办学规模成倍增加。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整合教育资源,改造、完善隆化职业中学老校区,建成南川中学分校,南川中学初中办学规模扩大1倍。(二)“扶”即扶持薄弱学校的改造。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加快均衡发展。投入4049万元,改、扩建农村学校23所,新建校舍3.3万平方米,初步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3所;投入1152万元维修大有中学等27所学校校舍3.1万平方米;投入50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装备建设。(三)“调”即加强学校布局调整。根据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科学调整学校规划布局,使学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四)“限”即严格规范招生行为,限制新生班级人数。从2010年秋期起实现了起始年级无“大班额”的目标。三、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