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第二十六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我镇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学困生健康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二、工作目标通过对我校区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学困生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学困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2、留守儿童、学困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3、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三、主要措施(一)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首先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我校的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组长:李牧副组长:潘诚新成员:杨国富王化坤陈战盛玉平王文奇王付全2、建立留守儿童、学困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各校须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3、建好“留守儿童之家”。学校建好“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体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有留守学生档案资料柜,分班级存放留守学生档案袋,无人监护留守学生档案专门装档;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和DVD机、一台计算机,有一定的艺体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安排教师每天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等。4、用足用好“亲情电话”充分发挥亲情电话的作用,公开电话号码,为留守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课外活动、节日等时间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亲情电话”管理教师要组织做好联系记录。5、真情关爱,“三个优先”(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寄宿部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四、五、六年级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6、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学困生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亲情爸爸、亲情妈妈)。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