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苗版)教学计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阶段教学目标: 1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 、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 、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 、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 、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整体课程安排: 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 5 ---7 课(1 5 课时) 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册第二单元 8 —1 3 课和第三单元(1 6 课时)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册第一单元(1 6 课时)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册第二、三单元(1 6 课时)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 7 —9 课(1 6 课时) 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册第三单元 1 0 —11 课和第四单元(1 6 课时) 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册第一、二单元(1 6 课时) 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册第三、四单元(1 6 课时) 《信息技术》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时刻在你身边——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1 课 生活和学习中的好帮手——信息技术(3 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意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内容不需要学生完全掌握,只需要了解即可。(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第2 课 无所不在、神通广大——信息技术应用(3 课时) 教学目的:从更广泛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体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指导意见:授课的过程中应该紧密与生活结合,切忌空讲。 第3 课 认识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