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老新镇委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共青团老新镇委在镇委、团市委正确领导下,根据省委、市委党的基层组织“五个基本”建设(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文件精神,在全镇团组织大力开展“五个基本”建设。团镇委切实履行共青团根本职责,围绕青少年思想引领、青年参与、青年就业创业、青少年成长服务、团的基层基础等重点工作,以项目建设为龙头(“爱护环境,清洁家园”湖北省青少年思想文化建设项目),深化“项目+活动+阵地+团建”的“四加”工作模式,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全面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努力推动全镇共青团事业迈上新台阶。一年工作回顾一、基本情况老新镇位于潜江市南部,与监利县接壤,是著名的“口子镇”;红色旅游资源独特,是革命烈士刘赤生的故乡,素有“红色苏区”之称;是全省闻名遐迩的畜禽养殖第一镇。辖区总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6.3万亩,总人口5.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2193人(外出务工12800人)。老新镇党委下辖8个党总支,68个党支部,党员1498人(其中农村党员913人),辖31个行政村共254个村民小组、3个渔场、1个附属1村、1个果园队、2个社区居委会和60多家企事业单位。共青团老新镇委下辖2个团委(老新中学团委、徐李中学团委),14个团总支(3个老新中学团总支、3个徐李中学团总支、综合口团总支、农业口团总支、经贸口团总支、文卫口团总支(除老新中学、徐李中学)、东荆团总支、潭沟团总支、徐场团总支、李场团总支),90个团支部(12个老新中学团支部、12个徐李中学团支部、35个镇直单位团支部(除老新中学、徐李中学)、31个农村团支部),团员2704人(老新中学712人,徐李中学610人,其他团员1382人),团青比例43.2%。团镇委最近一次换届时间为2010年3月25日,选举产生了共青团老新镇第九届委员会委员9人(书记、副书记各1人,委员7人),专职团干3人。团镇委2011年发展团员275人,“推优”入党13人(占团员入党100%)。2011年自筹工作经费6492元。团镇委现有文化教育类活动阵地7个、科学类活动阵地1个、体育娱乐类活动阵地5个。二、主要特色一是班子建设好。按期换届,民主选举,争取党委重视,培养党的接班人。2010年产生的新一届团委班子,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优秀职工、乡村致富能人等行业精英,委员全部为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团委书记由党委委员兼任,团委副书记为党委的组织干事,团镇委办公室设在镇委组织办,保障共青团工作以党委力量坚决贯彻落实。班子结构合理、分2工明确、涉及面广、素质高、战斗力强。办公有地点,经费有保障,重大问题能得到党委的指示和支持。二是坚持党建带团建。在镇党委的带领下积极探索新的团建模式,与各部门工作联系紧密,配合默契,正在进一步加大团支部建设力度,将企业和所在村联合在一起建团支部,保障团组织的有效覆盖。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镇委利用主要团干为党组织干部的优势,依托老新镇党委大力发展党建的契机,不遗余力的加强团建,确保共青团工作在党组织支持下不打折扣的完成;依靠组织干事进村入组调整村“两委”班子的行动,配齐、调整、完善分管团支部的村干;借省委组织部对老新镇党建工作检查的东风,将村(社区)、学校团支部的活动阵地、迎检设施安排到位。三是重视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吸纳各行业青年加入共青团组织,培养选调生、优秀职工、致富能人、“三支一扶”大学生担任团组织负责人。严格推优程序,为我党及时注入新鲜血液。对团员进行登记造册,规范和完善入团审批、团员接转等制度,加强对团员的流动管理。四是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投入经济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培训点,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著名的“潜江裁缝”等技能人才。建立青年创业人才库,3给种养殖创业青年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和鼓励青年创业。五是以活动为载体,创新主题,加强团的品牌建设,提升团组织凝聚力。其一是开展简便、有益、实效的文体活动,活跃青年群体,有效地凝聚了团组织人气。其二是实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