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平二:耐久跑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水平二运动技能之学习目标“掌握有一定难度的基本身体活动方法”及身体健康之水平目标“提高灵敏性、力量、速度和心肺功能”,选择耐久跑。遵循“少年儿童心理、设立和运动技术形成”三大规律,结合四年级(水平二)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多种自制体育器材为辅助工具,力图通过贴近学生认知、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简析 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能力之一,也是学生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由于各种原因,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多,而一般耐力跑是锻炼身体很有效、便捷的方法,但是耐力跑也是比较枯燥、单调的项目,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感到厌倦的,针对这个问题,我利用多样自制体育器材和情景设置、分组竞赛、教授儿歌等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手段中,主动参与。掌握正确自然奔跑方法的同时,发展耐力素质,体验长距离跑时身体、心理的感受,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保持正确身体姿势的习惯。因此,这一教材本单元安排了5 个课次,本课是第一课次。在本单元将耐久跑这一活动作为一个载体,学生在教师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逐步渗透,通过“感悟、思考、发现、想象、实践”逐步积累,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三、学情分析 2 四年级的同学,活泼好动,个性强,有较强的理解和模仿能力,容易接受新兴事物,学生集体荣誉感强,但意志品质、配合意识和耐性较差。因此本节课创设情境,改变了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耐力。 四、教与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呼吸自然。 难点:跑走交替过度自然。 五、教与学的主要策略 为了能更大程度的实现学习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课时,从“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出发,寻找了三大切入点:一是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兴趣;二是注重学生身体练习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三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为此,本课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1.开始与准备部分。主要从激发兴趣,调动情绪入手。在课的开始,教师创设“我是小交警”的情境,带领学生进行 “红绿灯”的游戏,利用“舞带”热身使学生各关节部位得到充分活动,从心理、生理上为上课做好准备。 2.基本部分。设置情景“交警培训班”,用交通标识引导学生练习,例如:教师出示相应标志并喊出“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