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试点和政策扩散 政策扩散通常是指创新型政策的扩散,罗杰斯将政策扩散定义为一项创新通过某种渠道随着时间流逝在一个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沟通的过程。其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的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沃克系统关注了各种创新型政策如何在各州之间的扩散。并采用历史事件分析法,对从政策原始创新者到后来跟进者之间的时间维度进行了分析。在这之后,有关于政策扩散尤其是创新型政策的扩散的研究逐渐成为当前政策科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这些研究有一些共性的主题:包括促进或阻碍扩散的各种影响因素、扩散的动因与类型、扩散路径的特点与模式等。�一、政策扩散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政策扩散实践进行长时期的经验观察和量化分析,研究者们总结出个最根本的因素,即学习、竞争和公众压力。首先,各州之间在政策制定方面存在着学习效应。每个州在面对公共问题时都会努力探寻其他州是否有应对类似问题的经验。如果存在着且已被证明为是有效的政策方案,那么只要不与本州的其他政策有根本性的冲突,一个州就可以通过模仿性学习、借鉴别的州的现成政策以降低创新本钱。其次,各州尤其是邻近州之间存在着绩效竞争。为了竞争各种有限的资源,尤其是为了提升治理绩效,每个州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其他州进行着竞争,都在试图赢得优势、努力防止劣势。于是,当有一个州因某项新政策的实施而获得额外的绩效收益时,其他州很快就会跟进。第三,政策制定者能感受到辖区内公众要求改革和创新的压力。当其他州采纳了某项创新性政策,尤其是当邻近州采纳了该类政策并增进了社会福祉时,辖区内的公民就会为此给决策者施加采取相同或类似政策的压力。�二、政策扩散的过程在早期的研究中,格雷借鉴其他学科对创新扩散的研究,提出了政策扩散过程的一个经验模型,他发现在一项创新型政策扩散的初期,政策采纳的发生相对不频繁,而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此之后采纳的比例会急剧上升。布朗和考克斯将创新型政策扩散的过程总结为三条规律:即时间维度上呈现出S 形曲线,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邻近效应”,以及在区域内出现“领导者—追随者”的层级效应。卢卡斯从阶段论的视角出发,进一步将政策扩散过程划分为政策再创造、政策开展、政策试点、政策的调节修改与政策的融合等5 个阶段,同时他还指出这5个阶段并非是线性的,其间可能存在着跨越。�1.全国互动模型。“全国互动模型”假设在州政府官员之间存在一个全国性政策沟通网络,通过这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