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的美感》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5 课) 一、课题:节奏的美感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1 课时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理解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并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音乐情境,体验、感受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节奏美感,提高学生运用不同方式表现节奏美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美术作品中的节奏美感,提高审美情趣,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节奏的美感,分析探究节奏的规律。 难点:运用节奏的美感,进行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纹样的设计。 六、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启发观察法、讨论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视频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学校“威风锣鼓”的视频,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音乐的节奏美感。 教师提问:听着这样鼓声,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教师总结:鼓声因为有了或快或慢、或高或低的节奏,才会这么具有感染力。 (二)讲授新知 1.初步感知 展示四幅图片,分别是清代青花瓷盘、现代日本绘画《绿韵》、梯田、米兰大教堂,那你们能从这四幅图片中找到属于它们的节奏美感在哪里吗? 让学生从绘画、工艺品、生活、建筑等多方面感受节奏美感。 教师总结:由两种或多种要素按照一定秩序重复出现,就可以产生节奏的美感。 (板书:大小、粗细、曲直、疏密) 2.深入探究 展示绘画和剪纸作品,让同学们自主探究生活中节奏的美感是如何运用在美术作品中的呢?(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像剪纸作品这样一个单元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重复排列的纹样叫二方连续。像绘画作品这样一个单元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重复排列的纹样叫四方连续。(板书:二方连续、四方连续) (三)教师示范 教师展示作品图片和板绘,传达创作形式及表现内容。 第一步,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单独纹样。 第二步,选择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方式进行重复排列。 第三步,进行装饰调整,这样就设计出了漂亮的纹样。 (四)学生练习 感受绘画或剪纸中表现节奏感的方法,并用绘画的方法创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纹样,表现节奏感。 (五)展示评价 组织评比大赛,欣赏互评,教师总结。 (六)小结拓展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学生通过感受生活中的节奏美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节奏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 九、板书设计 《节奏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