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科《家畜病理学》 (课程代码 02783)绪论兽医病理学是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疾病: 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过程。一、病因学:包括外因和内因。二、发病学1、疾病的发生:组织细胞的机制、体液机制、神经机制、分子机制。2、疾病的发展: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疾病中的因果转化、病变局部与整体之间相互制约。三、疾病的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和死亡。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一、动脉性充血:指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动脉性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两种。病理性充血可以分为炎性充血、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当局部组织或器官长期受压,压力突然解除时引起的充血)。充血的病理变化为:体积轻度增大,颜色鲜红,温度升高。二、静脉性充血: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中的血量增多,简称“淤血”。1.淤血的类型和原因有:(1)全身性淤血:由于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增高。如:心衰,心肌炎,心包炎、胸膜及肺脏疾病等。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导致大循环淤血。(2)局部性淤血:由于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2.淤血的病理变化:颜色暗红色,稍微肿大,微冷。淤血发生在可视粘膜或无毛和少毛的皮肤时,淤血部位呈蓝紫色,此变化称为发绀。左心衰竭常导致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常导致大循环淤血,如肝、脾等淤血。(1)肺淤血:长期肺淤血时,肺泡腔内漏出的红细胞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内血红蛋白被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这种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2)肝淤血:慢性肝淤血同时有脂肪变性时,淤血的中央静脉及邻近的肝窦区域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使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与土黄色脂肪变性区相间,状似槟榔花纹,称为槟榔肝。三、血栓形成:1、概念: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2、血栓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1)血管内膜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暴露其内的结缔组织→激活凝血因子凝血释放组织因子血小板粘集(2)血流状态的改变:血轴流向血管壁靠拢;血流缓慢形成旋涡,使凝血因子堆积。(3)血液性质的改变:即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