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版)一、《蜀道难》理解性默写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 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 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颠”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mén) 参(shēn) 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 áo) 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托出山势的高险, 然后由静而动, “飞湍瀑 (p ù) 流争喧豗 (hu ī ) ,砯(p ī ng) 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 ēi) 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10、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 ī ) 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二、《登高》: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