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非常传统的一个内容,许多名家将它作为典型研究课例,以不同视角作过精彩演绎。朱乐平老师巧用“脸部整圆术”教学圆的知识,利用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逐步感知圆的特征;潘小明老师创设现实中投圈是否公平这一问题情境,展开对圆的探索;张齐华老师运用数学文化的视角为圆的认识打开另一片天空。其实对于圆的认识这样一节研究课,已经被上课者挖掘得非常彻底了,甚至于老师们欣赏圆的认识这节课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了。我们知道,圆的科学定义是:在平面内,到达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做圆。但是很少人尝试 着 从 圆的本 质 属 性 出 发 ,教学圆的认识。所 以我尝试 着从 圆的本 质 属 性 出 发 ,引 领 学生用“点的轨迹”的思 想 去 感悟 、 体 验 和 理 解 圆的本 质 属 性 ,实现深 入 浅 出 的教学圆的认识。 所 以我提 出 了对《圆的认识》教学的几 点思 考 : 1、 教学圆的特征时,能 否在小学阶 段 就 让学生领 悟 “圆是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 合 ”这一本 质 特征,为学生后 续 学习 和 今 后 有 效 发 展铺 设奠 基 石 ? 2、 探究圆的特征时,除 了借 助 探究材料 和 有 效 的实践 操 作,是否可 以利用想 象 、推 理 有 价 值 的数学思 考 方 式 来 学习 圆的特征? 3、 圆具 有 深 厚 的文化内涵 ,是否可 以将圆的文化融 合 在数学学习 过程 之 中,实现数学知识与 数学文化水乳 相溶 ,使 数学课堂 显 得丰 满 而 圆润 ? 【过程 描 述 】 一、 课前 游 戏 : 师:在规 定的时间内看 谁 画 的点多。规 则 :先 在白 纸 上画 一个点,然 后 再 画 一些点,要 求 到第 一个点的距离都 是3 厘 米 。 师:如 果 有 时间给 你 画 ,你 能 画 多少个点? 生 : 可 以 画 无 数 个 点 。 师 : 这 些 点 将 会 成 为 什 么 图 形 ? 生 : 圆 形 。 师 : 我 能 在 很 短 的 时 间 内 画 无 数 个 这 样 的 点 。 你 信 吗 ? ( 老 师 用 圆 规 将 图 画 成 圆 形 , 板 书 课 题 : 圆 的 认 识 ) 二 、 教 学 新 课 师 : 你 能 把 刚 才 自 己 画 的 那 幅 图 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