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岩浆作用岩浆起源与演化过程中元素的活动规律 1.岩浆起源与演化 地球除地核以外的部分以固态为主,因此,岩浆的起源实质上是由固态向液态转变的熔融过程,且由于固体地球的热能有限,岩浆常常是部分熔融的产物。在部分熔融过程中,新产生的液相优先富集不相容元素,在残余固相中则相对富集相容元素。 岩浆的类型及其化学组成,主要受源区岩石的组成、温度、压力、挥发份和熔融程度等因素的控制。大量实验已证明,花岗岩类岩浆主要是陆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们不能直接导源于上地慢;安山岩浆的产生至今仍是一个谜,它们主要产于俯冲带上,但是地幅橄榄岩和洋壳岩石的熔融实验均不能产生真正的安山岩浆。实验研究暗示安山岩岩浆可能包含了多种作用过程(包括各种源区、分离结晶、岩浆混合和同化混染等)的相互叠置;玄武岩浆起源于上地慢不同深度和不同熔融程度的橄榄岩,H20 的加入有利于生成 Si02 饱和度大的岩浆,C02 的加入则有利于形成 SiOz 饱和度小的岩浆;近年来,在某些稀少的火成岩起源方面获得了重要进展,如在含H20 条件下,生成高MgO 和相对高SiO 2 的岩浆[压力较低时(1.1—1.6GPa)生成高镁安山岩,压力较高时(2.o 一 5.5GPa)生成钾镁煌斑岩],在含C02(十HzO)条件下则生成高MgO 但低SiOz 的岩浆,如金伯利岩、霞石岩和碳酸岩等。 由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林原生岩浆。原生岩浆任上计还地表现地元伐邰的汉径干任注要经历多种变异作用,如分离结晶、岩浆不混熔、岩浆混合和同化混染作用等,这是火成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2.岩浆熔体结构 岩浆是多组分的高温硅酸盐熔体。其成分相当复杂,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在岩浆中几乎均存在,除了主要造岩组分外,还有种类繁多的微量和稀有元素以及挥发性组分。不同类型岩浆的主要造岩组分是相同的,只是含量比例有所差别,但微量和挥发性组分差别较大。 早期,人们认为硅酸盐熔体是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理想混合(离子溶液模型),或者是简单氧化物的理想混合(简单氧化物理想模型)。它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这些模型与实际情况相差太大,已基本上被据弃。当前比较公认的硅酸盐熔体结构模型是聚合模型,其基本内容可归纳如下: 1)硅酸盐熔体与硅酸盐晶体一样,其最基本的结构单元也是 Si—O 四面体。它们通过桥氧连结成不同形状、大小和复杂程度的络阴离子团,这就是聚合作用。聚合程度的不同是熔体结构多样性的基本原因。从局部(短程)来看,例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