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市场分析财产保险(PropertyInsurance)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对所承保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财产保险,包括财产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以财产或利益为保险标的的各种保险。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特征1、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基本特征为:发展迅速、创新开始活跃,但仍处于低水平均衡的状态。具体为:1、财产保险公司数量明显增加,开始形成垄断竞争型格局。中国自1980年开始恢复国内财产保险业务,至1985年,全国仅一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6年成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1992年平安保险公司由区域性保险公司改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1991年4月,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此后,1996年华泰财产保险公司成立,随着《保险法》的实施,保险公司1996年开始分业经营,中保集团分为中保集团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再保险有限公司。2、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财险市场体系正在形成财产保险市场体系不仅包括原保险和再保险市场,也包括财险中介市场发展迅速。2012年1季度末,保险中介公司为2553家,其中保险经纪公司421家,保险代理公司1772家,保险公估公司317家3、专业财险公司开始出现。2004年3月,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第一家专业性的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4、相互制保险公司开始建立。2004年11月,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筹建,这是我国第一家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填补了我国尚无相互制保险公司的空白。最后是各大型企业的自保组织大量涌现,1998年,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组建企业自保;2000年,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开始建立自保基金。互助保险有一定形式的发展,1993年,黑龙江垦区开始实行农业风险互助;1994年,我国成立了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这些保险组织在我国财产保险市场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民营资本开始逐步进入我国财产保险市场:2003年,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民营资本股权比例达到87%,成为我国第一家民营财产保险公司,财险市场经济成分多元化得到一定程度发展。总之,一个组织形式多样化、经济成分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的财产保险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发展现状从194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再到文化大革命后保险公司业务几乎停办,之后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1980年开始逐步恢复停办了二十年的国内保险业务,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直到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建设日益繁荣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民众对风险保障的意识也有所提高,保险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行业发展迅速2011年我国财产保险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行业总保费收入达到了4779亿,同比增长18.6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617.9亿元,同比增长18.5%。尽管与2010年相比增长速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但如果将其放到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仍属来之不易,充分体现了行业自身发展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行业发展的内涵价值得到了提升和彰显,行业经营的核心指标保持着持续改善的态势,特别是承保业绩,在2010实现承保利润83.59亿的基础上,2011年再创新高,1-11月就实现承保利润179.7亿。可以说保险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只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保险行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行业实现了较大幅度盈利的同时,一些区域市场和经营主体出现了违规行为的“回潮现象”,特别是在车险业务和重大项目领域,其“套路”仍然延续上一个周期的特征,表现为盲目降费和抬高手续费,通过各种手段套取费用,同时,手段和方式翻新多样。而个别主体之所以敢于和愿意“铤而走险”,背后无非是两大认识误区,除了“市场份额追逐”外,主要是认为有“空间”,可以“折腾”。关于“空间”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历史地看问题,就不难得出结论,近两年的行业盈利属于“修复性”,是对前几年行业巨额亏损的一种补偿,实现一种周期性回归。就下一个周期而言,我国财产保险业的总体盈利水平不可能继续维持在“补偿性”高位,将呈现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的趋势,但关键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