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科学》教学大纲(供针灸推拿专业、中医学专业使用)《中医伤科学》是研究防治人体骨关节损伤及疾病的一门学科。它有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课程之一。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伤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防治方法,为今后参加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中医伤科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共十九讲。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为基础理论,介绍中国骨伤科发展简史、骨伤病的分类与病因病机、临床检查、治疗方法、骨折、脱位、筋伤、内伤、骨病等。本课程教学总时数 60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40 学时,医院见习、实训 20 学时。教学方法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教学中应充分利用 X 线片、CT、MRI、幻灯片、挂图、实物、录像及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实行启发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要求及内容第一讲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 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的定义。2. 熟悉各历史时期中医伤科学的代表人物、主要论著及学术贡献。建国以来中医伤科学所取得的成就、新时期本学科的特点和展望。3. 了解中医伤科学的发展简史。【教学内容】1. 中医骨伤科的起源2. 骨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3. 骨伤科诊疗技术的进步4. 中医骨伤科的发展5. 中医骨伤科的兴盛6. 中医骨伤科的危机 1840—1949 年7.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学时安排】1 学时第二讲骨伤病的分类和病因病机【目的要求】1. 掌握损伤常用的分类方法及其内容。损伤的内因、外因内容。骨伤疾病发生后,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的病理变化。2. 熟悉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相互关系。损伤各种分类法的定义。3. 了解损伤的概念及分类意义。损伤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生理活动【教学内容】第一节骨伤病的分类1. 按损伤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外伤和内伤。2. 按损伤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性质可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3. 按受伤的时间可分为新伤与陈伤。4. 按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完整性受到破坏与否,可分为开放性损伤与闭合性损伤。5. 按损伤程度可分为轻伤与重伤。6. 按照伤者的职业特点可分为生活损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交通损伤和运动损伤。7. 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可分为物理损伤、化学损伤和生物损伤。8. 骨病的分类:分为骨与关节先天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