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岭区(中学/小学)学科思政课教学设计<学科:_语文_>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学校:杏张新宇一.教学内容分析《端午粽》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是一篇描写传统节日的课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述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在了解端午吃粽子习俗由来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爱国诗人屈原,进而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同时,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二.学情分析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他们懂得借助标点符号读好长句子,但单纯借助标点符号并不能达到读好长句子的目的,还需分解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做好长句子的朗读指导。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爱国的认知还只是局限于词语,真正的含义还不理解,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有必要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会认“端、粽、节”等生字,认识部首“、”。2. 朗读课文,学会读长句子。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激发爱国热情。四.思政切入点: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寻找身边的爱国事例,激发爱国热情。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按一定顺序介绍粽子;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体会爱国之情。六.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来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及其风俗习惯。讨论法:学生小组为单位,围绕爱国事例,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任务驱动法:课前给学生布置搜集爱国故事的任务,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七.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