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理解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传统幼儿教育中, 教师是教育方案的设计者、执行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是幼儿生活的看护者;是幼儿行动的指挥者。幼儿往往是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这样的教育形式,虽然也能使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由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知识、技能和道理,良好的个性和宝贵的创造意识始终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 幼儿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怎样使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成长为社会的栋梁呢?《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幼关系是平等、友好、相互学习、互相作用、共生共长的互动关系。”在现代教学中,幼儿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和道理,更应该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幼儿教师应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理解幼儿、鼓励幼儿,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一、倾听幼儿教师工作重要的活动应该是“倾听”,即全神贯注地关注幼儿,倾听他们的语言,观察他们在各种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 , 分析他们的心智发展,找出他们当时所遇到的问题。教师绝不是判断幼儿行为对错与发展快慢的法官,而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是幼儿所运用的各种学习策略的理解者与解释者;教师必须把从幼儿那里听到的信息或观察到的具体行为方式记录下来,作为日后教育幼儿的资料。一次三浴活动后,我告诉孩子:“天气热了,我们要多喝点水,补充身体所流失的水份。”自从我说过以后,就有许多孩子端一大杯水来询问:“老师,这够不够?”尤其是有一位名叫李欢的孩子,我已不记得他问了多少遍了。我照例向他点点头,微笑着说:“当然够啦,欢欢!”望着他满意离去的背影,我不禁的自问:是我交代得不清楚,还是孩子的记性真的不好,为何简单的一件小事居然成为我们反复交流的话题?午睡前,欢欢又来询问我这个老话题,我走向他,蹲下身子,望着他的眼睛说:“当然够啦,欢欢!”欢欢用他的眼睛认真的看着我,直到我把话说完才离开,我望着他得意的样子,我想他不是听不懂我的话,也不是记不住我的话,他这样反复的询问一定有别的原因。我带着这个疑问,仔细观察欢欢。游戏后,他来到我面前:“老师,喝这么多水够不够?”这次我不仅蹲下来,还摸着他的头对他说:“当然够啦,欢欢!”这次交流后,欢欢来问的次数更多了,当我蹲下来回答他时,他不仅认真的看着我,还会用小手轻轻摸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