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8-10 章 第八章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第一节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目标、原则、步骤 1.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目标: (1)近期目标:满足我国会计法和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颁布的内控规则及国外上市地的法律法规要求。 (2)长期目标:建立有效、实用、具有实际操作性并兼顾效率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业务流程,强化企业管理,全面防范企业风险,以合理保证企业战略、经营、报告和法规遵循目标的实现。 2.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原则 (1) 合法性原则 (2) 全面性原则 (3) 重要性原则 (4) 内部牵制原则 ① 体制牵制 ② 簿记牵制 ③ 实务牵制 ④ 机械牵制 (5) 适应性原则 (6) 有效性原则 (7) 成本效益原则 3. 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步骤 准备 → 设计 → 执行 → 测试 ↓ ↓ ↓ ↓ 第二节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准备 1.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准备阶段含义:就是对企业的组织体系、机构设置、营业范围、经营方式、主要业务、营运情况、管理水平、员工情况、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所处的外部环境等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以使内部控制制度适合企业的经营实际。 2. 做好企业与内部控制相关的调查工作。 (1) 调查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因素 ① 解国家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② 了解行业背景与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 ③ 了解企业背景及内部因素。 (2) 调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 ① 调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② 调查了解企业内部各类业务的处理程序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③ 调查了解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 3. 对调查结果进行现状分析。 4. 对照内控标准查找差距,提出建设方案。 5. 内部控制体系的内容架构。 第三节 组织架构的设计与运行 围绕内部控制内容对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制定内部控制建设方案 围绕方案,开展风险评估,设计控制措施,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将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 制定缺陷标准,检查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是否存在缺陷,及时改进或纠正。 1. 组织架构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按《公司法》新设立的企业,以及《公司法》颁布的前存在的企事业单位转为公司制企业而言的。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要依据法律法规;二要有助于实现发展战略;三要符合管理控制要求;四要能够适应内外环境变化。 (1) 组织架构设计的依据 ① 战略 ② 环境 ③ 技术 ④ 组织规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