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监测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的有效途径。地理国情监测,就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定位技术(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地理国情监测的实质是对相关信息的空间分布进行表述。地理国情信息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和地理演化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是直接或间接获取并能够直观地反映在地图、遥感影像等载体上的地理要素分布信息,如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江海湖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等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就是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对所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如国土面积、流域大小、道路长度等数据或数量信息;地理演化信息就是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时相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对比和动态监测,分析揭示监测对象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演化趋势,如沙漠化、石漠化、城市扩展等。 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是基础地理信息的延伸和扩展。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信息,即可以通过基础测绘直接获取的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表要素分布及其变化和各种统计分析综合信息,这也是测绘部门进行地理国情监测的首要任务。另外一类是间接信息,即与地理位置相关的矿产资源、自然灾害、气象、工农业布局、人口分布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测绘是不能完全获取的,需要与专业部门联合进行信息获取和综合,或者在基础测绘过程中通过实地调查获取。 基于基础地理信息直接获取的地理国情监测信息,目前存在的一个较大问题就是某些指标与相关专业部门的对应标准不一致,比如土地利用、林业植被、水系、交通等,通常专业部门的分类和统计更细化一些。在标准不能协调一致的情况下,还是应该以测绘行业的标准为基准,应该强调测绘部门所获取的地理国情信息空间位置的精准度,而不是信息的细分度。对于不能直接从基础测绘成果中获取的地理国情信息,应尽量和专业职能部门联合,获取权威的专业信息并和基础地理信息有机结合,同时形成一个信息获取、信息发布的有效联合机制。 监测地理国情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