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泌尿外科的发展史 介入医学(Interventional Medicine) 作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与临床医学结合的产物,涉及临床众多专业。其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由放射设备引导的介人放射学,还涵盖了超声介入、磁共振介入、内镜介入等其他技术。虽然介入医学的历史较短,但与其他新兴专业一样,也经历了萌芽、发展、确立、快速发展等几个阶段。近几年,随着介入技术的成熟,其研究领域逐渐明朗,范畴亦初现雏形。 西方早期的介人思想,可追溯至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时代,人们曾使用芦苇等天然管茎对狭窄的尿道扩张“成形”,引流尿液,解除梗阻。此后,古希腊的医学始祖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约公元前460 年一前355 年)在他所著的《瘘论》( On Fistu-las) 等书籍中精确地记述了利用窥器、探针,对直肠瘩的栓法治疗。这是关于古代栓塞技术最早的记载,其思路与现代入理论已极其相似。经过希波克拉底之后约500 年的发展,以古希腊一罗马为代表的西方医学逐渐进入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1895 年,伦琴发现X 线,这一发现被迅速应用于医学检查。X 线的应用为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19世纪,随着细胞病理学的发展,经皮穿刺活检术出现。1883年,Leyden 首次采用盲穿技术进行经皮穿刺活检并成功获得肺炎双球菌标本。1886 年,Menetrier应用此法对肺癌患者进行活检,但因定位不准,成功率低而未能推广。由于缺少必要的引导技术,当时仅能对较表浅的或较大的病灶进行穿刺。1959 年,Blady 首先在X 线透视引导下完成了肺穿刺活检。由于 X 线透视技术的引入,病灶得以准确的显示和定位,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 泌尿系统的血管性介入技术是与其他器官的血管介入技术同步发展起来。非血管介入治疗的历史则可追溯到 19 世纪 60 年代。伴随着泌尿影像技术的发展,介入泌尿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了。1955年Goodwin详细描述了16 例经皮肾穿刺造口操作。70 年代B 超出现后,就开展了B 超引导下的经皮肾囊肿穿刺和肾穿刺造口。1977年Fernstrom和 Hohansson报道可以通过经皮通道取出肾孟结石。80介 入 泌 尿 外 科 的 发 展 史 --第 1页介 入 泌 尿 外 科 的 发 展 史 --第 1页年代CT 和MRI 进人临床后,就可以精确地对肾脏、肾上腺占位穿刺活检了。 早在 1956 年Wild 和Reid 首次报道经直肠腔内超声诊断前列腺疾患,从而开创了泌尿系统腔内超声的临床应用。1961 年Berlyne 在尸体上进行了肾定位和穿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