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Behavior 课程负责人:潘丽霞二、学时与学分:54 学时 3 学分三、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四、课程教材: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五、参考教材:.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赫尔雷格尔、斯洛克姆、伍德曼著《组织行为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程方正编著《现代管理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李明德、陈维政等编著《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四川大学管理学院.孙健敏、李原编著《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李剑锋编著《组织行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六、开课单位: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系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为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专业课程之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高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组织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由于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在组织行学领域中人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还存在着分歧,针对某个观点,会有正反两方面的争论,通过互相矛盾的正论和反论的形式,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目前组织行为学的争论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上理解并掌握工作组织中各种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增强对组织活动中各种行为现象的直接感受和经验,学会从行为的角度来解释和分析组织中的管理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转变观念,真正地了解人,无论是个体还是组织中的人。八、课程的主要内容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从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来讲,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大量借鉴了相关学科的有益成果,它把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对象组织化程度,划分为 4 个层次:(1)对个体行为的研究,个体是构成组织的最基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