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小学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天津师范大学高职学院龙景云一、问题提出众所周知,学习是个体赖以生存和谋求发展的手段。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只能也必须通过考试才能反映出来,学校不能没有考试。 考试不仅能够为判断人的素质提供客观依据,而且是测量“教”与“学”两方面效果的重要手段。考试具有检测、选拔、竞争等功能,考试结果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因此,面对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压力,出现担心、紧张等情绪倾向反应。 有研究表明, 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过高的焦虑水平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甚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开展对小学生考试焦虑和自我效能的研究,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需要, 也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项内容,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考试焦虑研究对象基本集中在中学阶段以上,较少关注低龄学生,更少关于小学生的考试焦虑和自我效能情况的研究。当然,这与我国以“高考”作为指挥棒而多年形成的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是密切相关的。 对于即将面临中考和高考的中学生而言,不少学生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 每次考试前的数天就开始紧张不安,睡不好觉,不能集中精力复习,且紧张程度随着考试期临近口益加重。特别是在进入考场后, 往往出现心慌手颤、胃肠不适、尿频、焦躁不安、多余动作增加、注意力无法集中、对所学知识提取困难等症状。 所有这些都是考试焦虑的常见表现。所以,人们关注并研究中学生的考试压力与焦虑问题, 为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有效的策略的确是非常重要和必要。虽然我国政府对小学生的学业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从行政角度下了一些力气来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小学阶段,无论是高级、中年级还是低年级,考试行为是经常存在的。比如校内的平时测验、月考、期末考试以及“小升初”考试等,社会上面对小学生的什么“剑桥少儿英语考试”、什么“钢琴考级”等等。对于无论是从生理还是从心理方面都还很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讲,经常面对如此多的考试, 其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不仅小学生对于考试会产生焦虑感,严重者直接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就连小学生的家长面对孩子的考试焦虑也是束手无策,间接影响了家长的身心健康, 而导致家长消极的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式应该引起教育者的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 经常会遇到家长因为小学生对考试的紧张和焦虑等向老师抱怨或者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