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教案:第一章 漢字 发布时间: 2006-5-11 13:09:46 被阅览数: 10126 次 第一節 漢字的結構 關於漢字的形體結構,傳統有“六書”說法。“書”,在古代指寫字,也指寫下的字,“六書”就是“六種字類”的意思。“六書”的名稱最早見於《周禮•地官•保氏》,書中說:“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吉、嘉、宾、军、凶等方面的礼仪),二曰六樂(黄帝、尧、舜、禹、汤、周武王之乐),三曰五射(举行射箭礼时的五种射法),四曰五馭(五种驾车法),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多种数学问题的解法)。”(國子:公卿大夫的子弟。)“六書”是六藝之一,是當時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但是,沒有說明六書的具體內容。 最遲到戰國時代,人們通過對漢字的觀察,分析了漢字的形體結構,總結出了漢字的構造理論“六書”。過去有人把“六書”看著是漢字的造字法,這是不確切的,但從“六書”總的情況看,基本上反映了漢字的產生 、發展的一般規律,因此,它對我們學習古漢語,分析漢字很有用,對後來創造新字也很有用。 漢代解說“六書”內容的有三家: 班固《漢書•藝文志》:“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教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鄭眾《周官解詁》:“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也。” 許慎《說文解字叙》:“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三家解釋六書的內容大同小異,清代以後,一般採用班固的順序,許慎的名稱。許慎的貢獻在於說明六書每一類的特點,並舉了例字。這種對漢字結構所做的說明,奠定了漢字形體學的基本理論,人們稱這種理論為“六書說”。後來,六書說的內容不斷豐富,成為傳統文字學理論的基本組成部分。六書之中,真正與漢字形體結構有關的只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書。轉注、假借二書,只是用字方法。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四體二用。” 一 象 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唐蘭在《中國文字學》中,給象形字又訂了三個標準:“一、一定是獨體字;二、一定是名詞;三、一定在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