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和玢岩的区别 斑岩porphy ry 以钾长石、副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浅成岩和超浅成岩侵入岩的统称。 斑岩一词源于希腊语 porphy ry ,即紫红色之意,原指具斑晶的任何火成岩。最早用于一种从埃及采到的紫红色的具有碱性长石斑晶的岩石。有人以为与玢岩为同义语。通常指以碱性长石为斑晶、基质为细粒或隐晶质的喷出岩和浅成岩。 一般指以碱性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为细粒或隐晶—玻璃质。喷出岩可分为流纹斑岩、粗面斑岩、白榴斑岩等;浅成岩可分为石英斑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等。斑岩一词原指具有斑晶或具有斑状结构的火成岩;按基质成分可描述为花岗斑岩、闪长斑岩等。 斑状结构指岩石中可明显分出粗粒的斑晶矿物和细粒或隐晶质的基质两部分;以石英和碱性长石为斑晶的中,酸性岩石为主,如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以暗色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等为斑晶的基性或超基性脉岩称为煌斑岩(1amprophy re);以斜长石为斑晶的中、基性浅成岩称为玢岩(porphy rite)。斑岩和玢岩是岩浆分两个阶段结晶的产物;斑晶为岩浆早阶段在地下较深部位结晶形成,基质为晚阶段地壳浅部结晶的产物。因此,斑岩和玢岩属浅成侵入岩;多以岩脉、岩墙或岩株状产出。与斑岩和玢岩有成因关系的矿产有铜、钼、钨、铁等矿床。 斑岩与玢岩、X X 斑岩与斑状 X X 岩怎么区分? 斑岩与玢岩、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XX 斑岩与斑状 XX 岩等概念经常让一些地质工作者头晕眼花不知所措。这里简单给出答案仅供参考。斑状结构是斑岩和玢岩的共有特点,因此首先要弄清斑状结构的概念。 1、斑状结构:是指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可以分为明显的两群,一群结晶较为粗大肉眼可以识别矿物颗粒,而另一群则颗粒细小以至于肉眼无法辨认(如玻璃质和隐晶质),这粗大的一群矿物颗粒就是所谓“斑晶”,而细小到肉眼无法辨识的一大群矿物集合体就叫做“基质”。一般要求斑晶粒度大于基质颗粒的5 倍,斑晶含量应达到 5%以上。 斑状结构的形成:斑晶由早阶段岩浆结晶产生,形成于地下较深部位;而细粒或隐晶质基质为浅部晚阶段岩浆结晶产物,岩浆裹挟着早期结晶的矿物(即斑晶)上升到浅部冷凝结晶,可能使斑晶受到熔蚀,如六方双锥状石英斑晶呈港湾状轮廓、斜长石形成很亮的钠化边等。 2、玢岩:这个词是中国地质学家提出的,也只在中国使用。是指具斑状结构的基性、中基性(偶尔也有弱酸性者,如花岗闪长玢岩)浅成岩和超浅成岩(以岩墙、岩脉或中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