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讲赏析陶渊明和“三曹”经典诗文陶渊明 (约 365 年— 427 年),字元亮 ,(又一说名潜 ,字渊明 )号五柳先生 ,私谥“靖节”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 ,后辞官回家 ,从此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 《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饮酒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翻译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 ,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赏析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采菊’ 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 ,偶然采之 ;而南山之见 ,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 ,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 ;但其归也 ,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 这其中的 “真意” ,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 ,佛经万页 ,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 ,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千古名句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译文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赏析 :这首诗歌中没有华美繁复的辞藻,没有特殊的修辞,诗人就运用一些简单的事物,景象,运用独特的写作手法以及合理的结构安排将这些平平凡凡的事物进升华,不仅使诗歌显得朴素清雅 ,恬淡幽美 ,显现出一种天然之美,更在这种美好的意蕴中,整首诗歌的主旨也得到了更加深刻的体现,表现了作者淡雅的心境,对恬淡自由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