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讲把握文章的中心答题技巧 : 1、从原文中直接提取, 找寻重点的句子, 议论抒情的句子。2、写人 : 本文记叙了⋯⋯, 表现 (赞扬 ) 了⋯⋯品质 ( 精神 ) 。3、写事 : 本文记叙了⋯⋯( 事 ), 说明了⋯⋯ ( 道理 ) 。4、写景状物 : 文章描述了⋯⋯, 抒发了⋯⋯ ( 思想感情 ) 。1、学会从原文中寻找文章的主旨。2、学会从文章中概括总结文章的主旨。登 山 人三个人去登山 , 第一人刚开始攀登几步 , 感到山陡难登 , 就退了下来 , 他说 : “我是知难而退。”第二人登到半山, 气喘吁吁 , 望着上面险恶高俊的山势, 摇摇头说 : “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了下来。只有第三个人 , 在攀登途中 , 知难而进 , 披荆斩棘 ; 勇往直前 , 几次跌倒 , 都爬起来再上 , 无所畏惧 , 毫不气馁 , 最后 , 终于登上峰顶。过了几天 , 三个人又碰面了。第一个人说 : “登上峰顶 , 也不过那么回事, 还是我省下许多力气。”第二个人说 : “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 中途退下 , 还是明知的。”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 说道 : “不过 , 顶峰上的无限风光, 你们是无法看到的。”1.联系上下文 , 解释词语。适可而止 : 勇往直前 : 2.在文中用“”画出表示三个人对登山不同态度的成语。3.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4.这篇短文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5.本文说明了什么问题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 用“√”在括号里表示) (1)说明登山的困难。( ) (2)赞扬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 (3)说明知难而退 , 能省力气。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 ) (4)赞扬适可而止是明智的。( ) 与困难掰腕子①父亲十多岁的时候, 爷爷就去世了 , 当时 , 家里的日子过得很凄凉。为了能挣些口粮, 奶奶一狠心 , 把父亲送到后草地换粮的车队。②换粮回来的半道上, 骡子病了。给牲口看病的工夫, 父亲在一家车马店耽搁了一天多的时间。第二天下午 , 父亲只好一个人往回赶。天越来越黑 , 风也越刮越大。 地上的积雪被扬得四散, 天地之间灰茫茫的, 看不清前头的路。父亲本打算走到前边的一个村庄, 找一个地方住下来, 但是往前走了很长一段时间, 还是看不到那个村庄。③天已经彻底黑了, 又走了不知多少路, 还是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影。父亲觉得 , 一定是迷路了。他把车上所有御寒的东西, 都胡乱地穿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