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讲人称的作用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 : 我、我们第二人称 : 你、你们第三人称 : 他、他们、它、它们第一人称的作用: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 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第二人称的作用: 这种写法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 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 , 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读时令人倍感亲切。第三人称的作用: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 , 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 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1、分辨人称2、结合文章分析人称的作用那盆水仙花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那天正在上课 , 突然 , 隔壁教室里传来了李老师愤怒的呵斥声:“你又来了 , 出去!出去!”很多学生也跟着喊。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 我连忙打开教室门, 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把一个老头推出教室。老头六十来岁, 满身邋遢 , 拖着个大麻袋 , 傻笑着一步一顿地离去。课后 , 李老师告诉我 , 老头子是本地的孤寡老人, 脾气古怪倔强 , 不管你上没上课, 常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乱动, 把垃圾桶翻得一片狼藉。正说着 , 我班有个学生跑来, “杨老师 , 快, 快去 , 陈业被那老头打了!”当我赶到时 , 陈业已被老头推倒坐在地上哭喊着: “还我⋯⋯我还没喝完啊, 臭老头!”原来老头盯上了他手中的饮料瓶, 没等他喝完就抢去了, 在他眼里 , 能卖的垃圾简直就是 “宝”。校长也赶来了 , 一边骂一边把老头踉踉跄跄地推出了校门。几天后 , 我班正在朗读课文。“嘭”的一声巨响, 教室门猛地被撞开, 大家吓了一跳。一看, 又是那老头。 一手拖着麻袋 , 一手紧攥拳头 , 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 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臭老头 , 出去! ”“臭老头 , 快出去! ”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着, 整个课堂一片喧哗。当老头走近我时, 我出人意料地让开了道, 并向学生作了个安静的手势。“继续朗读吧 , 不要打扰老爷爷捡东西了!”我平静地说。 犹豫间 , 琅琅书声又逐渐响起。我们反常的举动让老头有些发愣。他从垃圾桶里翻出了几个饮料瓶后, 竟加快了脚步往外走,饮料瓶掉出了一个也不知道。我捡起来送到他手中, 他疑惑地看了看我⋯⋯又过了几天 , 我正在上课 , 教室的门又突然被推开, 老头刚探进半个身子, 一看是我 , 竟缩了回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