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基于事实调查、科学分析关键因素、制定改进对策、最终起到改进绩效的目的,非常有利于各级各单位各岗位精细管理活动的开展,也非常适合帮助活动参与者树立和完善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管理素质和能力。 QC 小组活动成果的常见问题及管理对策 (中建八局技术质量部 刘涛 2010-1-7) 通俗的讲,QC 小组活动就是围绕改进内容(如降低缺陷、提高效率、增强效果),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分析四个阶段依次展开改进活动(包括调查、推理、对策、标准化),然后周而复始直至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改进活动。活动中注重数据说话,基于事实进行分析、决策,具有严密的逻辑性。QC 小组活动以群众性自主活动为主,由于其活动题材广泛,组织形式灵活,投入少、见效快,能够适应企业的各个管理层面,特别是活动可围绕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开展自主攻关,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QC 小组活动为基层技术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一批批技术和管理骨干也由此脱颖而出,促进了人才锻炼和培养,因此,也一直受到广泛的欢迎。 2 随着统计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建筑企业的 QC 小组活动的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是与制造企业六西格玛管理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主要差距:一是活动组织的程序性和有效性,二是统计技术的应用水平。以下,我结合近几年我局成果发布会掌握的情况,谈谈 QC 小组活动成果的常见问题和管理对策,供大家参考。 一、 QC 小组活动成果的常见问题 (一) 选题及目标设定的方面 1、 课题名称过长、 不够明确。 课题名称不宜出现‚应用 QC 方法‛、 ‚精细管理‛等多余的套话。同时,还应避免将课题活动找到的主要质量问题和对策直接写到课题名称中去,造成活动程序上的逻辑混乱。 2、 课题目标过多,有的四个以上。一般不应超过两个。 3、 目标应可量化或转化成可量化的目标值,制定对策阶段涉及到的 目标也应符合本要求。 4、 目标值的可行性分析不够,尤其是‚零缺陷‛目标值得商榷,应慎用。原因之一是质量波动是客观存在的,目前的质量标准已经比较严格,在这样的条件 3 下,要达到零缺陷绝非易事,且实现零缺陷的过程持续时间长、成本高, 经济上通常是不合理的。 因此, 问题改进程度预期不应是100%。 (二) 抽样方法和数据处理的方面 1、 活动前后抽样结果的项目不一致,尤其是两次循环的课题,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