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第十一章师范教育教师进修清朝末年,德化创办师范讲习所,是师范教育的孕育阶段;民国时期,单级师范讲习所至省立德化师范学校,是师范教育的萌芽时期;解放之后,举办晋江地区师范大专班德化数学教学班,到创办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班,是德化师范教育的发展时代。一个世纪来,德化的师范教育、教师进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培养出急需的人民教师,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一节师范教育清宣统元年(1909年),德化创办官立师范讲习所。由锦溪书院改办,校址在赤水格,培训师资,只办一届。尔后,由该所师范讲习所学员创办敦儒(儒山乡,今盖德凤山)、翠英(今龙浔英山)、培英(今浔中乐陶村)三所初等小学堂,不久相继停办。民国 9 年(1920年),德化县城创办单级师范讲习所。开始招收高小毕业生及塾师入学,修业年限 1 年。其学员需经德、智、体诸方面考察,对犯有不良嗜好或犯法者不予录取。课程设修身、读经、国文、习字、数学、历史、地理、国画、手工、乐歌、体操等。民国 11 年(1922 年) ,教育部颁布《学校系统改革令》,推行师范、中学合并,规定高级中学内设师范科。民国 16 年,县立高级中学附设高级师范班,仅办一届。民国 17 年,县令设立训练所、党义教员养成所、国音讲习所,培养师资。民国 22 年(1933 年) ,在全国乡村师范教育运动的推动下,德化创办乡村师范特科,学制二年,只办一届。其课程为公民、国文、算学、理化、生物、民众教育、教育概论、教育心理、小学教材教法、农村经济及合作、乡村教育、伦理学、社会学及其问题、美术、劳作、音乐、农业、军训。民国 23 年(1934年),培凤初级中学改为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修业年限有 2 年制或 3 年制。陈庆南任校长(翌年,赖象三接任),教职工 16人,招收学员 92 人(女 15人),设 4 班。次年,减为 3 班,学员 63 人。民国 25 年(1936年),学员只有 54人,教职工 10人。民国 27年,并入惠安师范。民国 28 年(1939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创办省立德化简易师范科。校址在原明伦小学( 今体育场西侧少年宫 ) 。设有本科( 四年制) ,甲简( 半年制),乙简( 二年制)和丙简( 一年制) 。招收高小毕业生入学,培养初小教员。其根据办学宗旨,规定教师工作量、备课教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教学成果等的要求;规定教学研究、出勤情况、年底考核、奖惩等办法。采用直观演示教学法。教师指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