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和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在我们初三学年的化学学习中,有两大重要规律需要同学们牢牢记住,这也是贯穿我们化学始终的化学规律,那就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和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 1.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4.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 价的亚铁。 中 考 化 学 : 金 属 活 动 性 顺 序 表 和 元 素 周 期 表 规 律 总 结 --第 1页中 考 化 学 : 金 属 活 动 性 顺 序 表 和 元 素 周 期 表 规 律 总 结 --第 1页 例3 、 有X、Y、Z 三种金属,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放出氢气,X 、Z 不溶解,将X 浸入Z 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Z 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Y、Z、X B.Y、X、Z C.X、Y、Z D.Z、X、Y 解析: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硫酸中,Y 溶解放出H2,X、Z 不溶解,可推判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Y排在H 的前面,X、Z 排在H 的后面;将X 浸入的Z 硫酸盐溶液中,X 能置换出Z,可判断 X 的活动性比 Z的强,故选 B。 二、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1.1 原子半径 (1)除第 1 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1.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 1 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 递增到+7 ,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 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 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1.3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1.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