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潭中学物理教案 教案序号:17 第( )周 上课日期 月 日 课 时 1 授课累计 节 课 题 §1 7.3 太阳能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能源宝库 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 过程方法 观察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经历自制太阳集热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了解太阳能奥秘的兴趣,能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太阳能的利用 教学难点 发明装置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学用具: 彩色笔、直尺、实物投影仪、太阳能电动车 教学方法 讲解法、探究实验 教案使用情况 授 课 时 间 授课班级 缺席人数 听课人 作业题数 月 日周 第 节 月 日周 第 节 月 日周 第 节 教 学 过 程 教学互动及 时间分配 教 学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电动车(展示),用手推一下,它就能运动起来,你能否用其他方法使它运动起来呢? 学生用手电筒照射太阳能电动车 师:通过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1)可否用阳光代替手电筒的光? ( 2)光为何能让电动车运动起来呢? 3min 教师展示并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 35min 学生演示 内 容 二、进行新课 1.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 1)太阳的结构 如图1 所示 直径为地球的110 倍 体积为地球的130 万倍 质量为地球的33 万倍 ( 2)太阳内部发生聚变,释放巨大的 能量,以光和热向四周辐射。 图 1 教师讲解 教 学 内 容 教学互动及 时间分配 ( 3)太阳已经稳定地燃烧了50 亿年,在经过50 亿年才会燃尽。 2.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煤及石油的形成过程: 如图2 所示,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在它们死后,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腐烂了。沧海桑田,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的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在石油形成过程中还放出天然气。 图 2 教师讲解 学生记忆 想想议议 根据图3 所示,说明太阳能辐射到地球的能量的利用,转化和守恒的情况。 [ 分析 ] 地球上的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都是来源于太阳。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能量,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 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