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背景 《买文具》是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的教学,在教学前我想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小面额人民币的掌握情况,以便于我更好的设计教学,突出重难点。本课突出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体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买文具,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理解人民币的功能;难点是人民币的简单兑换。我用谈话方式设计几个前测问题: 1、你认识哪些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回家收集小面额的人民币(包括纸币、硬币)观察每张人民币各有什么特征。 2、你和爸爸、妈妈或者自己买过文具吗?知道怎样付钱吗? 我对一年组的两个班级做了教学前测。我发现人民币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 我执教的班级是位于城市近郊的一所普通小学。由于两个班级的孩子一半是独生子女,家长经常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让他们自己支配。另一半孩子是打工子女,独立性较强,家长也经常让他们独立购买一些学习用具。他们也每月交过一次饭前,所以小面额的人民币他们还是经常能见到的。元的人民币经常使用,间的较多;角的人民币自己也常常使用,很熟悉。分币不常用,也很少见,孩子对分币比较陌生。所以分币的认识可以一带而过。认识了即可。2元纸币现在虽然通用,但是数量较少,学生见得也少,可以重点认识。大多数孩子和爸爸、妈妈买过文具,也有十几个孩子独立买过文具,知道怎样付钱;另一部分孩子没有注意付钱的经过。所以在情境中练习购物付钱,探究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应作为重点和难点。在模拟购物中,给学生创设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伙伴的购物交流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材分析 《买文具》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创设了“买文具”的生活情境,说明购物要用人民币,然后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通过买文具的购物活动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解决买 1元以内物品怎样付钱和找钱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2、会用小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教学重点:认识元、角、分以及相邻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教 学 设 计 课题 买文具(北师大教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