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学期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了解本课内容。 ②每人准备一个社会公德人物故事。 二、 教学课题 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学会谦让、分享、助人,要学会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和技能。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风险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学习本课需要达成以下的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知识:了解谦让、助人、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其意义,从而以实际行动体现亲社会行为。 三、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在了解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为学生培养亲社会行为的习惯提供了情感基础;养成亲社会行为是关心社会的必然结果和自然体现。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和技能。养成亲社会行为要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养成亲社会行为更体现在对社会做贡献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重难点: 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 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四、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五、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初步感悟 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中的普通一员,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那么我们应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呢? 环节二、自主探究 全面理解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20---P23,思考: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呢? 1. 欣赏教材P20 图片,并口头回答课本中提出的问题。 2.想想自己是否也参加过这种活动?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3.我们之所以要养成谦让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