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致死中量(LD50)和致死中浓度(LC50):用杀死种群 50%的个体所需要的剂量表示的各种药剂的毒力称致死中量;若用浓度为单位则称为致死中浓度。 3、忍受极限中浓度:是对鱼的毒性测定时常用的指标。原则与虫、菌、草一致,即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农药与某种鱼接触一定的时间(24、48、96h)杀死 50%所需的浓度,一般用微克/克表示。 4、相对毒力指数:几种杀虫剂或杀菌剂若在不同时间及不同条件下分批进行试验时,则每次都得用一个标准药剂做对比,以二者的 LD50 进行比较,即为相对毒力指数。 5、农药分散体系:各种农药的原药或制剂经调制、施用、燃点或释放使之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即形成应用上的分散体系。 6、乳化剂:能使原来不相容的两相液体,其中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株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浊液,这种作用的助剂叫做乳化剂。 7、油水分配系数:油/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分配系数越大,油溶性越大。 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强弱通常用 HLB 表示;值越大,亲水性越强;值越小,亲油性越强。值为 0-20 之间。 8、抗药性: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他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耐药性:由于生物种的不同,所处发育阶段不同,生态状况不同,环境条件的变化或由于具有特殊的行为均对药剂产生不同的耐力。 9、交互抗性:昆虫的一种品系由于相同的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或类似的化学结构,对于选择药剂以外的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负交互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 多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的抗性基因或等位基因,能对几种或几类药剂都产生抗性。 10、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 11、独立的联合作用:两种药剂作用机制不同,各自独立作用于不同的生理部位,互不发生毒理学上的影响,但可以发挥各自作用机制的加和作用。 12、植物生长调节剂:仿照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 13、淋溶性:由于降雨或土壤水分引起除草剂向下渗透的现象。 14...